图说宜阳的会员   
首页 >> 香鹿山镇 >> 文学.教育 >> 图文内容

大柳树村小学走一走

[日期:2017-02-23]   来源:图说宜阳  作者:张功新   阅读: 402[字体: ]

 大柳树小学走访记

咋听大柳树,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让人不由地想起,这是一个山青水秀,绿树成荫的地方,但它的确名不见经传,像我这样地道的宜阳人都需要在百度地图上寻找它的踪迹。关注大柳树小学,是因为它近几年来教学成绩优异,让许多地域、生源、师资都有优势的学校不得不屈居之后,于是滋生走近它的冲动,欲看究竟。

 

在一个雨后的上午,说走就走,二十分钟的车程后上山,平坦、宽敞的村村通水泥道路、清新的空气、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伴着叽叽喳喳的讨论,一不留神,竟然走偏了方向。调头转向,沿着一条沟底的小路,蜿蜒前行,路边的残垣断壁与刚才整齐划一、青砖红顶的村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沟底有郁郁葱葱的高大树木,不过那是与地名不符的杨树,虽不见小河流水,但必定是不缺水分。上下左右地盘旋不久,一所安静的小学终于映入眼帘,大门边一块写着校名的铜牌标示着它的存在,它躲在绿树与民房之间,没有高大的门楼,白墙红顶的房屋透着静谧,若不是院内人影的走动,还以为学生已经放假了。

 

校园的围墙上有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因为它与我们的校训“求真树人”是何等的异曲同工。一位戴着眼镜、胖胖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想必是校长了,说明来意后,趁同伴与之交流之际,我浏览了校园文化,中国的文化名人,经典建筑如万里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名秦始皇兵马俑、布达拉宫等透着历史的厚重,国际音标、汉字的书写规则等需小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楼正面“日臻完美,超越自我”八个大字彰显追求。看一看办公室,电脑、网络、打印机齐全;会议室的桌椅崭新,墙上有习总书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教师的四个标准等;教室里桌凳、多媒体齐全,若不是有点过时的双人桌、农村环境地板砖上的灰尘、孩子们的衣着和略带羞怯的眼神,还真与城区学校无异。

 

 

 

我们一行被校长迎进了既是办公室又是住室的房间,随意而坐,交谈中得知,大柳树小学100余名学生,多数来自本村,周边自然村的学生来上学需要走很远的路,学校没有学生食堂,部分学生中午要到村里的农家付费吃一顿饭。其中一个自然村因为不通水泥路,遇上雨天,学生要绕道很远才能到学校,在学校及村委的建议下,乡政府答应若有项目款,将尽快修通连接村子与学校的道路。

 

八位教师,两对夫妻,校长是本村人,不论是上班还是节假日,都要护校,学校既是单位也是夫妇两人的家,看一看房间里简单的双人床,推断肯定二十四小时住在学校。教导主任夫妻两人,是洛龙区人,学校的骨干力量。还有年龄较长的代课教师。教师基本上是包班,所以,校长既是指挥员也是后勤员,更是战斗员,对外中心校工作任务的落实、村委的协调沟通,对内既是校长也是门卫,教师不上课时的学生管理、教师请假的代课,语数英全教,谈及学校的管理,似乎话题更多,学校虽小,但学校教研氛围浓厚,从研读课标、上课的细节到考试的研究,青年教师的指导听课,落后教师的跟踪改进、竞赛辅导以及学生的日常管理等等,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已过,大柳树小学的丰满形象在我脑海里渐渐清晰,心中的谜团在层层解开。

 

 

挥一挥手,匆匆而别,我思绪万千,遥想当年,二十岁的自己走出师范校门,参加工作,分配在一所远离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山区初中,学校没有大门、没有围墙,厕所是依坡而挖的大坑,约一人高的临时石墙把左右分成男女,若高处有人在地里劳动,厕所内一览无遗。住所和办公是三间教室后隔出来的一间,隔墙上方三分之一与教室相通,读书、讲课之声相闻倒也融融,每到打扫卫生,未成年的学生只会笤帚乱舞,灰尘从隔墙上方弥漫而过,自己为此不少苦恼,可看到学生满脸汗珠,头发、眉毛挂满灰粒的无辜模样,忍俊不禁竟让懊恼烟消云散。

 

尽管交通不便,每周徒步两个多小时到校,生活由村委安排到村民家轮流吃饭,学校没水没电,白天的洗漱用水要到远远的村子里挑,晚上住校只有煤油灯的陪伴,但那时的自己满腔热情,与学生打成一片,在这个有九位平均年龄四十五岁、民办教师为主的学校,自己成了万能的替补老师,短短的两年,先后教过数理化、英语、音乐、体育,时至今天,早已成人的昔日学生,还对当年这个带来新鲜气息的年轻老师念念不忘。二十岁,是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幻想的年龄,激情的背后总有淡淡的苦涩,一个小师范生在寂寞的陪伴下,对未来充满着迷茫!经过一番似乎无奈的复习,二十二岁那年,通过考试,进入了省城高校读书,离开了那个充满难言滋味的人生工作第一个驿站。若干年后,再回到那所学校,早已是残垣断壁,物是人非。

 

 

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农村学校的面貌日新月异。在政府财政的大力投入下,学校硬件设施已不是问题,但不可阻挡的城镇化进程,对农村教育是一个新的挑战。大柳树小学在师资生源匮乏、环境艰苦闭塞的条件下创出优异的成绩,是一方百姓、孩子的福份!那里的老师身上饱含着这个年代令人起敬的孤独坚守!

转眼已到城区,工作单位的喧嚣扑面而来,站在如此优越的发展平台,面对愈走愈远的教育改革,需要深思自己的责任与存在! 

热门推荐
声明:本网站纯属公益爱好和无私奉献家乡、无任何商业行为,如无意中图片或信息侵害了你的权益请邮件联系删除!
注:如想投稿为你家乡贡献图文请发邮箱:76972199@qq.com (介绍下图片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