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宜阳的会员   
首页 >> 高村镇 >> 文化.遗产 >> 图文内容

宜阳县西石村乡前世今生-西石村村简介

[日期:2018-09-05]   来源:图说宜阳  作者:图说宜阳   阅读: 336[字体: ]

 丝路古道西石村  红色老区新时代

 

一、丝路古镇西石村村名由来及演变

西石村坐落于豫西丘陵地带,位于宜阳县西北部,距县城四十三公里,地处北韦34°32′,东经111°49′,海拔448米,辖区内13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870户3200口人,耕地面积7100亩,人均耕地2.2 亩,全为汉族。

 

春秋战国时,是秦统一六国的古战道,汉唐时,是洛阳通往西安的丝绸之路古道重镇,明清时期先后分属连昌区上庄保和纸房保的上一里和止一里,其中西石村为第十保,革命战争年代是全县地下党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抗日战争中是宜阳抗日民主政府的驻地,是红色革命老区。解放后属宜北县第二区(韩城区),宜南、宜北县合并后属第四区,一九五八属韩城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成立石村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改为西石村乡,二零零五年底西石村乡高村乡合并,西石村乡成高村乡西石村管理区,二零一八年高村乡撤乡换镇,西石村成为高村镇西石村村。

西石村之名由来已久,自古属宜阳管辖,据《战国策》“秦惠公九年伐韩宜阳,取六邑”。宜阳即韩国重要城池,今位于韩城东关至韩城城角地带,西渡水(今韩城河,古称宜水)绕城而过入洛河,因韩宜阳处西渡水(宜水)之北,故称宜阳。西石村处韩宜阳西北淆山余脉丘陵山麓上。据旧县志记载:“西石村秦汉以前名为西石村,秦汉至元朝之间名为上庄村。”祖辈口口相传,古道上的上庄村,原址位于今西石村西北岭上的古道旁边,今西石村村内原是一道沟河,后被河水、雨水冲击而成今状。南北朝时,战火连绵,各方势力争相占据西石村(古上庄村),东可作为攻韩城之营寨,西可作为攻函谷关的重要粮草兵马基地。为避战乱,西石村人无奈才迁居沟内以保平安。元朝以后,古驿道又迁移至今西石村村内通过,相传西石村内有较大的骡马车店(今西石村小学以西),骆驼队,阿拉伯商人,西域装束的商人常穿行而过,晚上住店商人,骡马嘶鸣声吵闹不断。山陕会馆(今剧院北)前门庭若市,村东北坡古柏苍翠,村东丝路驿道上牌楼高大,上刻遒劲正楷大字“西石村”。牌楼外古驿道上牌坊林立,多达数十个,雕龙飞檐,十分古朴风雅。

 

 相传西石村村名由来,可追溯到春秋战国以前的上古时代,黄河上游西歧地域的陈丰氏部落和关中地域的黄帝部落联合对抗黄河中下游的蚩尤部落,于潼关以东,函谷关外,崤山余脉丘陵上大战,忽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轰隆天裂,落火红巨石,降于西石村西北,巨石落地崩裂四溅飞石,较大一块滚于西石村西北白浪沟,其余石块飞往灵山以西、寻村洛河北后庄,盐镇乡十字河,以及三乡连昌河边,村人以为天降神石,为保村人安祥,感激上苍,故取名石村,其实是天降陨石,是天体运行的自然现象,由于陨石降落于县境内位置不同的几个地方,故产生了西石村、灵山以西的莲庄中石村和寻村洛河北的东石村,(盐镇十字河、三乡连昌河所降陨石的村子,后随西石村更名上庄村后,也随之称上庄村,于是便有盐镇上庄和三乡上庄之村名)。至春秋战国时期,秦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灭魏攻韩,结交齐、鲁、燕、楚,可谓远交近攻,秦赢政时统一山东六国,称始皇帝,次年(公元前220年),始皇东巡,出秦川、跨函谷、脚踏崤山余脉古战道,途经西石村,闻知西石村为天降神石而取名,大怒,村人忙改名为上庄村,意为秦皇上住过的村庄。始皇高兴遂发诏赏赐村人。后上庄村名一直沿用上千年至元朝,元朝以后又改为西石村(据宜阳县志元旧历记载,西石村为石村保)。

 

 西石村村名由来,先称西石村,后改为上庄村,元朝又恢复西石村,虽是历史传说,但史实记载却印证了传说,真正有文字记载依据是元代以后,据宜阳旧县志记载:元朝宜阳全县设二十保五十八里,即:“坊廊保分坊二里,高桥保分高二里,泊头保分泊二里,寺头保分寺二里,赵村保分赵二里,孙留保分孙三里,通阳保分通四里,龙屋保分龙三里,上庄保分上三里,西坊保分西三里,韩城保分韩四里,袛坊保分袛五里,官庄保分官三里,北册保分北三里,柴家峪分柴四里,石村保分石三里,闲厩保分闲二里,在城保分在城里,南留保分南留里,寿安保分寿安里。”(摘自宜阳县志)此摘录中“上庄保分五里”,指东石村或现今三乡镇的上庄村。石村保分石三里,即西石村分管三个村,由此可确定历史上的元朝前后,西石村已得名西石村;元朝以前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上庄村,也由此可确定今莲庄石村历史上也叫上庄村、三乡上庄、下庄村已保留至今。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秦王沿古道东巡途经西石村驿站,改西石村为上庄村。而西石村得名于秦以前,相传天降陨石落于此、而得名西石村、中石村、东石村之历史传说,但真正有文字可考的文献记载,西石村记载于元朝。(宜阳旧县志载)。

 

 

另有,宜阳旧县志载:“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知县郝正芳申请将原五十八里合并为二十八里,……”其中“上合分三里,石安分二里。”上合指东石村,石安分二里指石村和西寿安。(据载宜阳县在唐代时叫福昌县,也叫寿安县。)

再有,乾隆初又分为二十八里,洛河南十二里,洛河北十六里。其中,上一里包括可乐湾、三乡上庄、河战、王眷、西石村。

 

 春秋战国时期,西石村先归晋,后归韩,是通往陕秦的重要战略通道,秦王通过潼关、崤山、函谷关直取韩国,齐鲁。汉以后是洛阳通往长安,陕甘,西域,阿拉伯的重要商道,即古丝绸之路。据宜阳县志载:“西石村西北通往洛宁、河底茶房以及观音堂以西,东南到古韩(城),是连贯陕、鄂的主要商道,通往正东是洛阳,开封,新郑古都的重要官道,常有驼铃车队往来,沿途村名、地名印记均流传至今。”如:沿途的茶房(商人歇脚、喝茶之地)、大牛店、小牛店(商道上牲畜歇息饲养之地),西石村村西的驿站黑店(商人住宿吃饭的驿馆),村东的“三教堂”遗址(三教即伊斯兰教、佛教、中国道教);再往村东古驿道上的四棵树村(四棵大皂角树为方向标志树),秦王寨(秦王攻打韩城所筑的营寨),以及打造箭头兵器的铁炉村,秦王寨南是丝绸之路古驿道上的较大驿站,今南驿村。这些地名、遗址都是古秦汉时期的商道、战道和官道的历史佐证。

民国时期,(1926年-1927年)仍沿袭清朝设二十八里,民国十六年改里为区,西石村划归韩城区,1936年实行保甲制全县分四个区,西石村归第四区三乡管辖。

建国后全县分六个区,废除保甲制,设区、乡、闾,西石村属韩城区石村乡。1956年1月14日,县将七区撤销,精减为十八个中心乡,西石村成为十八个中心乡之一。1962年5月29日宜阳县撤区建人民公社,西石村成为全县十八个人民公社之一,即:西石村公社。

1982年根据新宪法政、社分开的精神,全县包括城关镇在内的十九个人民公社为十九个乡(镇),乡(镇)辖村民(居)委员会(1984年宜阳县概况载),西石村乡的建制一直延续到2005年。是年,高村、西石村乡二乡合一,称为高村乡,西石村成为高村乡石村管理区。2018年高村乡撤乡换镇,西石村这个丝路古镇,红色老区成为高村镇西石村村。

二、革命老区红石村的光辉历史

西石村,一个曾经被人们似乎遗忘了的豫西古镇,历史以来饱经沧桑,跨越丝路年轮,传流秦汉故事传说。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民风古朴,革命战争年代西石村人民自信自强、朝气蓬勃,谱写了一曲火热的红色革命乐曲,为豫西革命斗争做出了无私的贡献。革命战争年代在这一古道上,留下了徐海东将军长征的足迹,留下了陈谢兵团逐鹿中原驻扎西石村的身影,西石村在白色恐怖年代是中原地区通往革命圣地陕北的红色通道,是宜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的旧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任县长就在这里产生。据宜阳县县志载:“西石村是宜阳地下党发展较早的地区,人们称宜阳县南有红赵堡,北有红石村,遥相呼应,是为豫西地区重要的红色革命根据地。”

在国内革命战争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韩城西北人区是豫西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地区。当时,宜阳县地下党县委曾一度设在西石村北坡一陈姓窑洞内。据今宜阳县志烈士榜载录,“地下党情报员李萍烈士,常驻西石村北坡,开展情报工作,1948年1月被反革命势力杀害后葬于西石村北沟坡上。李萍烈士1907年5月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韩城西关人。”(1985年县志284页)

 

 

在抗日战争中,1944年5月日军占领宜阳,6月宜阳地下党积极开展抗日斗争,成立中共宜阳县抗日工作委员会,程远宣任书记,西石村人民积极参加支援工作。1944年10月初,冀鲁豫十二地委张剑石返回宜阳开辟抗日根据地,10月中旬,豫西抗日先遣队支队成立,(河南军分区一分区)以赵堡为中心。1945年1月河南军分区二分区,在西石村建立了宜新办事处(办事处设在西石村北坡陈铁良家窑洞),王庆年任主任,不久改为宜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当时,八路军太岳军区十八团也驻守西石村,政委王成林同时兼任宜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据宜阳县地方史志1998年宜阳年鉴122页载王成林是西石村成立的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宜阳县县长),八路军太岳军区十八团,不断活动于渑池八路军办事处,洛宁中心区县委(时称洛阳专员行政公署,地点在洛宁西村),程岭邓颖超开办的八路军干部培训班,以及洛河南黑山上与南山赵堡红区相互支援。在豫西山区与日寇以及国民党上官之平部展开了艰苦而英勇的斗争。西石村人民群众积极拥军,捐粮捐物、做鞋、备干粮,有力的配合支援八路军取得了多次胜利。铸就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党和人民的鱼水关系。1945年8月-9月间,日寇投降,宜阳解放,西石村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材料来源于洛阳市西工区党史资料亢书贤革命回忆录)

在解放战争中,1942年7月8日陈谢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宜阳,随之上级也从华北派来了新县政府领导(旧称新县委),地下党从新安县把陈谢大军一部及新县委接到西石村,驻扎在西石村街白家院。1947年11月,陈谢大军一部和新县委坐镇西石村指挥了古村战斗;1947年12月,腊月大集日,又以西石村为根据地指挥了韩城战斗;1948年5月,新县委带领县大队长途奔袭,夜里从西石村出发,五更时分,取得了甘棠战斗的胜利,6月宜阳二次解放。1949年宜北县,宜南县合并为宜阳县,宜阳县政府从西石村迁到韩城,又迁至柳泉,宜阳。(材料来源豫西党史资料)

三、撸起袖子加油干 老区走向新时代

1949年10月1日,建国以后,西石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进行了土地革命运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整修旧街道,打井找水源,平整丘陵田,修水利建排灌,引水上山,同贫瘠的干旱丘陵进行了不屈的抗争。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西石村大地,西石村人民欢欣鼓舞,承包责任田,甩开膀子干,种果树,搞养殖,多思快变;种辣椒、产烟叶,荒山变良田,解决了温饱,基本实现了小康,群众笑逐颜开。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精神吹响了号角,到2020年夺取全面小康,到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普照丝路古镇,红色老区——西石村。西石村人民精神振兴,响应总书记号召,撸起袖子加油干,苦战脱贫攻坚硬仗,践行了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扩展延长街道,规划集贸市场,整顿农村环境,美化农村风貌,建文化广场,立文化阵地,引领群众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传承红色革命文化精神,树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信念,十九大报告指出;夺取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农村,为了精准脱贫,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转变观念,理顺思路,另辟蹊径建起了扶贫工厂,想方设法,大胆设想建起规范化的安置小区,实施西石村农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西石村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让丝路古道西石村,红色老区西石村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千秋村史传唱歌

                 ——陈耀群

石村文化历史长,史实轶闻皆传唱。

溯源追根古道上,皇帝蚩尤摆战场。

崤山余脉谷关外,电闪雷鸣陨石降。

神石落地溅四方,飞往灵山和后庄。

村人不知自然象,误认奇石物吉祥。

族人为保村安康,取名石村报上苍。

县境之内三石村,缘起陨石落三方。

春秋秦王东巡过,闻听传言怒目张。

村人忙改上庄村,始皇笑脸即诏赏。

上庄村名经千代,汉唐丝路美名扬。

元代还名西石村,县志旧历标其上。

明清石村文化兴,办学尚礼文明庄。

民国年年生乱相,灾难连连民遭殃。

革命年代成红区,捐粮做鞋齐奋起。

石村人民有功绩,村人游子当牢记。

如今走向新时代,传承村史有要义。

建设美丽新农村,齐心协力撸袖起。

民族文化根与魂,振兴家乡和老区。

陈耀群,中共党员,洛阳市委宣传部“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石村初级中学教师,长期扎根一线,对中共党史、地方志、地方史等方面有深入研究。

 

热门推荐
声明:本网站纯属公益爱好和无私奉献家乡、无任何商业行为,如无意中图片或信息侵害了你的权益请邮件联系删除!
注:如想投稿为你家乡贡献图文请发邮箱:76972199@qq.com (介绍下图片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