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宜阳的会员   
首页 >> 香鹿山镇 >> 农事.农业 >> 图文内容

香鹿山镇的花椒镇长-张书军

[日期:2021-07-13]   来源:图说宜阳网  作者:图说宜阳网   阅读: 0[字体: ]

 他是一个普通的乡镇干部,一个平凡的基层党员,如今成为洛阳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讲的先进人物。

    他短短46年人生,22年扎根农村,奋战脱贫攻坚一线,是同事们眼中勤恳的“老黄牛”;他是为山区群众蹚开致富路的领路人,是所包片村干部的“主心骨”;他乐观幽默,亲民爱民,带领发展花椒产业,能讲技术能讲树枝,被乡亲们亲切称为“花椒镇长”。

 

 

 

    近日,中共洛阳市委印发《关于追授张书军同志“洛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开展向张书军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张书军先进事迹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  脚上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深情。张书军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默默无闻的付出,可他想的、干的,老百姓看得见、记得住。他把为民情怀写在百姓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标注起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精神坐标。
    浇灌汗水心血 花椒红遍山野
    11月,宜阳县香鹿山镇迎来了对香鹿山花椒品牌进行生态食材评定的专家,顺利申报“中国生态食材之乡”。
    12月,在镇花椒育苗基地,工人紧张地起苗、蘸泥浆、装袋、上车,一派繁忙景象;花椒田里,花椒专干、技术员们奔走在田间地头,组织群众对花椒树进行冬季管理,为来年花椒树长势好结果早打下基础……
    这一切,“花椒镇长”张书军再也看不到了。
    8月13日凌晨,香鹿山镇副镇长张书军因心脏病发作不幸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6岁。
    他走得太匆匆。去世的前两天,他驱车到陕西韩城考察过当地举办的花椒采摘节,深夜回来后还在思索怎么把采摘节“嫁接”到香鹿山镇,农旅双轮驱动,给群众带来更大收益。去世的前一天,仅仅休息了几个小时的他照常上班,加班到晚上10点多钟才吃了一碗刀削面充饥……
    “张镇长心中装着每一棵花椒树,有时候天不明他就来村里了,看到花椒地的草下车就薅,我种植的花椒今年全部挂了果,还没来得及向他报个喜呢……”香鹿山镇潘寨村党支部副书记、62岁的郝万超提起张书军,话语中充满了伤感。
    花椒喜阳耐旱,而香鹿山镇山多沟多,十年九旱,最适宜种植花椒。经过考察,香鹿山镇决定把花椒产业作为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强力打造豫西花椒产业第一镇。2016年5月到香鹿山镇任职副镇长后,张书军就挑起了这个重担。
    想要香鹿山镇的31个行政村、6万多人都心甘情愿种上花椒,靠多少摞宣传文件、多么舌灿莲花的话术都是没用的。
    张书军出身农民家庭,又始终扎根农村,他从未有一刻忘记,他是农民的儿子,要为农民谋幸福。心中装着百姓,脚下便无惧艰险。
    新官上任的“花椒镇长”烧起来的第一把火,是请来该县锦屏镇马窑村的花椒种植大户金明欣当技术顾问,由老金牵线,他开着自己的车,多次到500多公里外的陕西韩城学习经验,敲定了适合香鹿山镇种植的花椒品种大红袍;与韩城的花椒育苗户、种植户频繁对接,也打通了购买花椒苗的渠道。

 

 

 

    第二把火,张书军计划先树立承包大户作为典型,为他们提供种植技术指导,鼓励他们带头种植。说着容易做着难。刚开始推广花椒种植时,他也数不清自己进了多少户,磨烂了多少双鞋,费了多少口舌。
    留村的张金项以前种了200多亩庄稼,觉得简单省事,不愿意改种花椒,张书军一次又一次登门做思想工作,闲唠嗑,拉家常,说技术,讲收益,谈市场,谈前景,多次鼓励,张金项终于开始大规模种植花椒。今年,他的十几亩花椒全部挂了果,亩均增收四五千元,尝到甜头的张金项作为项目带头人,带动本村村民又种了600亩花椒。
    当初,潘寨村民也是咋说都不愿种花椒,张书军就在镇里开动员会,又给13个村民小组开小会,挨家挨户开鼓劲会,在地头开现场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给群众讲解种花椒的高效益、好前景。功夫不负苦心人,2018年春,潘寨村种了2400多亩花椒。
    从2018年开始,张书军先后9次带领2000多名群众到韩城学习技术“开开眼界”。
    当年春天,全镇第一批1万亩花椒种上之后,张书军创新花椒种植大户担任“花椒专干”覆盖每个花椒种植专业村模式。如今,全镇20个花椒村,村村有专干,户户懂技术。
  “5万亩花椒地,300万棵花椒树,是他时刻装在心头的宝贝”,20196月,连续几个月不下雨,花椒树旱了,张书军租了40台洒水车,吃住在地,大车进不去田里,就用小车把水送到田间地头。

 

 

 

    拉水浇树成本太高,张书军又开始四处找水源。中伏天大晌午,他听说马沟村有泉水,攀爬过12道荆棘丛生的土堰,双手让枣刺挂出了血口子,他弯腰捏点土摁上去,继续向前走。眼睛被汗水浸红,全身衣服湿透,他把脸上的汗水一刮,甩出去,继续赶路。多年患有高血压病,张书军知道这病最忌讳疲劳、高温、激动,但他心里装着的,只有那300万棵干渴的花椒苗,只有翘首以盼的千千万万山区群众。终于看到一汪汩汩冒水的泉眼,他急忙奔过去,捧起清凉的泉水咕嘟咕嘟喝了几口,兴奋地说:“这回可好了!回去赶紧报项目,让水利部门帮咱修建提灌站。”
    一路耕耘,一路酸甜苦辣,张书军总是和花椒办的工作人员说,山里老百姓不是不想致富,是找不到致富路啊,咱们就是那铺路的人,只要群众走得快走得稳走得远,咱走多少路,付出多少辛苦都值得。
    守初心用巧劲 “摇钱树”结硕果
    “张镇长原来根本不懂花椒,但他这个人很认真负责,每次到韩城购苗,从出苗到装车,他都要亲眼盯着,经常一忙起来就到深夜。从选苗挑品种,到种植,管理、剪枝,他都要学,有时候因为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天快黑了还非要拉着我到地里,让我给他讲清楚。”金明欣做香鹿山镇花椒顾问的三年,亲眼看着张书军从“花椒小白”变成了“花椒专家”。
    专家不是说成就成的。张书军的车内,副驾驶座上、后排座上摞着厚厚的资料、书籍,后备厢里放着铁锹、园艺剪、大水壶,一辆车满满当当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只要一入村,路过哪家花椒地,看着树苗上枝杈多、长势满,他就停车下地,操起剪刀咔嚓咔嚓疏枝;有的花椒树苗栽种方法不得当,他随手拿起铁锹,培土、踩实,再顺手拿着水壶浇好水,一系列动作做得娴熟无比。香鹿山镇5万多亩的花椒地都是他的“责任田”。
    因为几乎每天都奔驰在山岭沟岔、乡间道路,车外落了厚厚一层灰,车轮子上有干结的泥,有碎草末子,张书军的白轿车变成了“灰”轿车。北留村村支书陈汉以前见到张书军总喜欢开玩笑:“只要村里看到你那辆脏乎乎的车,就知道张镇长又给俺们带来啥好信了。”道路依旧,椒田依旧,却再也看不见那辆灰扑扑脏兮兮的小轿车,再也见不到那张朴实憨厚的笑脸。
    为了能随时随地指导百姓科学种植,张书军不仅自己忙时下地,闲时看书,带着群众听专家授课,到花椒种植基地认真观摩,硬是把自己培养成了“花椒专家”,连镇农办的9个工作人员都被张书军训练成了“技术员”,培训课堂上能答疑解难,花椒田里能熟练实操。一年多时间,镇农办变成了“花椒办”,张镇长也变成了“花椒镇长”。
    张书军和他的“花椒团队”成员们不论到哪个村,椒农们都喜欢围上来,蹲在田埂上,跟他们唠唠嗑,说说花椒长势谈谈挂果情况,亲如一家人。
    为了让“摇钱树”结出“致富果”,张书军的心思用到了细枝末节。
    花椒挂果前空白期内,种植户的收入他也给安排得很妥当。除了给种植户发放种植补贴,张书军还教他们在花椒苗没长高的时候套种矮秆中药材,“张镇长和镇上的中药材企业达成了合作,收获的中药材能直接卖出去,比种粮食赚钱。”香鹿山镇花椒办的史功伟说。
    2018年冬天,张书军带着花椒种植户建立了育苗基地。花椒苗从陕西韩城运到宜阳,不仅成本高,根系也会受损,影响成活率,这个难题让张书军一直耿耿于怀。现在,香鹿山镇实现了自主育苗,有了自己的优质育苗基地,可他,却再也无法像往常那样,走到花椒田里,闻着苗木清香,绽放欣慰笑容。
    8月9日,张书军最后一次开车赶往韩城参加花椒采摘节,这段500多公里的路程,他走了20多次。这次,他想把办得红红火火的采摘节搬回香鹿山镇,充分利用全镇长达21公里的万亩花椒产业带,1个万亩花椒示范园、8个千亩花椒示范园、21个花椒种植专业村,5万亩种植面积,形成规模,树立品牌,给以后的销路找保障,给百姓的钱袋找“靠山”。
    这一趟,奔波了三天,8月11日深夜张书军才回到家里。
    休息了几个小时,8月12日,他又照常上班,一忙就忙到了晚上,晚上1047分他才吃了一碗刀削面,发了最后一条朋友圈。
    以初心换民心 做百姓贴心人
    天气愈发寒冷,香鹿山镇甘棠村的高来安在镇上的爱心超市门口看到了公告栏里还没来得及换下的张书军的照片,他红着眼睛看了很久,还用手将照片上的灰尘仔细擦掉,“没有张镇长,就没有我现在的好日子。”高来安哽咽落泪。
    高来安2013年得了淋巴瘤,先后住了8次院,2016年成了贫困户。张书军成为他的帮扶人后,每月都要到他家家访一次,帮他树立信心,鼓励他靠奋斗改变命运。
    张书军一直想给高来安寻个事干,2018年4月,他帮高来安谋了个门卫的活儿,每个月1200元,加上老伴每月打扫街道500元的工资,高来安很快就脱了贫。
    今年7月,张书军又来到了高来安的家:“给你添置个橱柜,你把厨房打扫打扫,屋里屋外干干净净的看着也好。”为了方便高来安使用,张书军在柜子两边绑上绳,抹布搭在上面,可以从左拉到右,还做了个简易拉门,防灰。
    张书军在哪儿,就跟那里的老百姓感情深厚。他1997年在该县赵保镇参加工作,做过多年包村干部。以前的同事都记得,张书军不怎么喜欢穿皮鞋,总是一双运动鞋,因为在田里走得多了,鞋底沾满泥土,鞋面也脏兮兮的,再加上他那辆灰尘大厚的破旧摩托车,突突突跑得飞快,载着他到田间地头,到农户家中,把烟叶种植、禁烧、防汛等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在烟叶成熟季节,他就住在村子里,有时候甚至是在地头搭个简易帐篷,帮助群众收、烤烟叶,力争让群众多增加一些收入。
    无论工作多忙,张书军没有漏接过老百姓的电话,没有把百姓的求助搁置过。他分包的四个大村庄1000多户群众,他几乎家家户户都进过门拉过话,村里的老人小孩都能叫得出他的名字。

 

 

 

    有一年盛夏,下起了瓢泼大雨,人人都往家里跑,只有张书军骑着自己的旧摩托车一头扎进雨幕里,原来他惦记着自己分包村里的几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张书军冒着雨蹚着泥水,硬是把几家五保户挨家挨户看了个遍,为漏雨的房顶做简单加固,疏通院子里的水道,防止积水。为两家群众漏雨的房顶做好遮盖后,他已经全身湿透。
    …………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群众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持久。追悼会当天,上千名群众流泪相送。因为他,始终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头,一次次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一次次进村入户、细心聆听,一次次奔波劳碌、倾力为民,“身”入基层、“心”入群众,换来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赢得了群众的笑脸和口碑。他走了,但他“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在为民造福中坚守初心使命的身影,遍野花椒树记得,千万山区群众记得。

热门推荐
声明:本网站纯属公益爱好和无私奉献家乡、无任何商业行为,如无意中图片或信息侵害了你的权益请邮件联系删除!
注:如想投稿为你家乡贡献图文请发邮箱:76972199@qq.com (介绍下图片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