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宜阳的会员   
首页 >> 高村镇 >> 便民.利民 >> 图文内容

石村村新港超市--白氏三兄弟同心不分家开大超市

[日期:2024-05-21]   来源:石村乡  作者:xctwzg   阅读: 0[字体: ]

     俗话说:“树大分枝,人大分家。”但宜阳县高村镇石村村一户人家,兄弟三人几十年没分过家,不仅吃住在一起,大家还一个钱袋花钱、一起劳动做买卖,家族20多口人其乐融融、家业兴旺。18日,记者来到该村,见证了这家人的幸福相守。


  1 一个小楼上住,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店里干活

  石村村有个新港超市,规模和市区一些大超市不相上下,地下一层400平方米,是服装、鞋子售卖区;地上一层同样的面积,则销售日杂百货。偌大一个超市,十几名工作人员各自分工,有条不紊地干着自己的活儿。

  “柜台前站着的是俺弟,东边收银的是放假回来帮忙的侄子,西边收银的是俺弟媳妇儿,俺平时招呼对面的农资门市部……”说话的是今年51岁的白栓强。他说,家里兄弟三人,他是老二,大哥白庆芳今年60岁,弟弟白庆辉今年也47岁了。

  这栋装修气派的四层小楼,除了地下一层和地上一层是超市,另外二、三、四层是他们哥儿仨及孩子们共同居住的地方。

  白栓强来到二楼,指着对面写有201的房门说:“东边为尊,住的是俺哥家,俺家住在西边,楼上东边是俺弟家,西边是俺大侄子家,最高层住的是俺家和弟家的孩子。”

  而这三兄弟家里摆的家具,从沙发到装修也都一模一样。白栓强说,这是2012年房子盖好后,他统一去采购的。每家面积140平方米左右,虽说每家都有厨房,也从来没用过。

  弟兄三家人每天在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店里干活,甚至家里的保险柜都是人手一把钥匙,谁需要钱了就去拿。干了几十年超市,他们却从没细细算过账,更没有给谁家分钱,在他们眼里,大家都是一家人,经济、生活也都在一起。

  2 从小代销点到大超市,全家人一条心

  白家大哥白庆芳讲述了他家的历史。白庆芳说,父亲和自己年轻时都曾在附近镇的供销社上班。石村村过去是原石村乡政府所在地,1986年,二弟高中毕业后,在乡里租了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开了一个代销点,没想到半年时间就挣了600块钱,比自己上一年班挣得还多。第二年,三弟高中毕业也回代销点帮忙。

  一家人心齐,小代销点逐渐变成了超市,面积也越来越大。2012年,一家人举全家之力在过去的宅基地上,盖起了如今这栋小洋楼。当时,父亲已经过世数年,一大家人却并未分家,而是在大哥带领下,三家一条心,合力经营这个总面积800平方米的超市及对面的农资门市部。

  白庆芳说,别看这只是个村里的超市,方圆十几里地,包括在附近村镇住的人,都会来他家的超市采购。逢年过节就更不用说了,儿女们从外面一回来,就开始在超市里帮忙,全家20多口人一起干活。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和元宵节,他们都忙得很。

  在超市后面的餐厅里,记者看到这里摆着一个大圆桌子,旁边围着11把椅子。白栓强说,过去都是大嫂做饭,但后来她在超市忙不过来,家里专门雇了人给大家做饭。平时孩子们外出上班、上学,家里一日三餐只给弟兄三家的六口人做。等过年孩子们都回来了,大圆桌子都坐不下,他们就分成两大桌子吃饭。

  3 父亲的“笔录”,成为家族和睦兴旺的密码

  白氏三兄弟在当地颇有名气,白栓强曾代表他们一家获得宜阳县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称号,他们家还获得过宜阳县好家风好家庭等不少荣誉称号。那么,是什么让这一大家子人几十年来都和和睦睦、不生嫌隙呢?

  “论资产俺家不算太多,但论幸福指数俺家应该算最高了。”白栓强说,一家人朝夕相处比啥都强,他们也不是没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但大家最后总能达成共识,更没有因为钱财红过脸。

  “钱都在一起放着,谁需要了谁取。”白栓强说,具体取多取少看个人,比如自己媳妇儿爱穿衣打扮,她这方面会消费多些,其他人也不会说啥。大哥和自己二人的儿子都在市里上班,去年,本来要给孩子们每个人都买辆车,但自己孩子说还不需要,最后只给侄子买了一辆。一家人谁也不会因为多花少花闹别扭,全家人心往一处想了,自然不会计较太多。

  最后,白栓强打开一本《父亲笔录》。他说,这是2007年父亲过世后,他们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的,上面记录了很多父亲写下的话,他们把这些话复印下来,作为家训保存。

  “三人一条心,黄土可以变成金。”“坚持勤俭治家,依靠外人是外因,自己动手是内因。”“我平时生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家奋斗不懈,此志不移。尽心尽力为了家,努力干。”白栓强一句句念着。

  本子上这些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话,正是白家和睦兴旺的密码!
热门推荐
声明:本网站纯属公益爱好和无私奉献家乡、无任何商业行为,如无意中图片或信息侵害了你的权益请邮件联系删除!
注:如想投稿为你家乡贡献图文请发邮箱:76972199@qq.com (介绍下图片三要素)